“冷”赛事如何实现“热”传播——新华社江原道冬青奥会报道的创新探索

作者:

  1月19日至2月1日,第四届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韩国江原道举行。在这一属于青年人的奥林匹克赛场上,由18人组成的以年轻记者为主体的新华社前方报道团,深入现场捕捉精彩故事,在创意构思、创新表达、创造话题等多方面尽显青春活力,彰显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通讯社的实力和水准,为大型体育赛事报道提供参考和借鉴。

  报道量足面广质优,充分履行奥林匹克国际通讯社职责

  在江原道冬青奥会赛事报道中,新华社前方报道团合理调配资源,围绕开、闭幕式,中国运动员、国外重点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官员、中国奥运赞助企业等开展深入采访,讲好中国运动员的故事,讲好冬青奥青年主角的故事。同时,聚焦冬青奥会新项目、新规则、新技术的创新试验,调研世界各地在体教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非常欣赏与新华社的合作,感谢新华社对本届冬青奥会的关注和报道,认为这是新华社致力于报道好奥林匹克运动的有力体现。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左)在江原道冬青奥会期间接受新华社体育部主任余孝忠专访。

  新华社共播发江原道冬青奥会各类稿件1120余条(张),其中,文字报道210余条,图片报道910余张,新媒体原创报道79条,精心采制《一枚‘pin’礼 情暖中韩》《体育时评:青春闪耀,星汉灿烂》等新闻产品,《追光丨“茹”此“恣”意劈金斩银,她俩把对手都滑懵圈了》《北京冬奥会的带动效应正充分显现——专访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等融媒体产品全网浏览量上千万,单篇文字稿件被超过270家媒体采用。专访巴赫和《“一枚‘pin’礼 情暖中韩”》等报道,被国际奥委会官网和官方社交账号连续转引,《“一枚‘pin’礼 情暖中韩”》被巴赫夸赞“很有趣”,并说“这篇报道让新华社在韩国出名了”;由新华社率先挖掘并解读的短道速滑“兔子战术”,继在国内火热出圈后,也在海外社交媒体持续引发关注。

  新华社全面、立体、生动地向全世界展示了赛事情况,相关报道权威、专业又不失生动风趣,实现了“破圈”传播,进一步提升了新华社体育报道的影响力。新华社独家专访巴赫主席播发的四条英文稿,全部被国际奥委会官方账号@IOC MEDIA转推,相关稿件内容被国际知名体育新闻网站Inside the Games引用。国际奥委会还以《Gangwon 2024 opens up new horizons for young Asian journalists》(2024年江原道冬青奥会为亚洲青年记者打开新视野)为题,对新华社前方报道团进行报道,新华社三名青年记者结合自身报道冬青奥会的感受接受了采访。国际奥委会官网对一家新闻机构的报道团进行单独报道,这在历届奥运大赛中并不多见。巴赫表示,新华社对青年记者的培养方式与国际奥委会对青年运动员的培养方式是一致的。

  新华社前方报道团充分发挥国际通讯社的比较优势,在做好报道的同时加强沟通交往。报道团专访了江原道冬青奥会组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江原道冬青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国际滑雪联合会主席、国际滑冰联盟主席、国际雪车联合会主席、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等。这些独家专访在提升报道专业性的同时,也加强了新华社与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进一步彰显和巩固了新华社的国际通讯社地位。

国际奥委会官网对新华社江原道冬青奥会前方报道团进行报道。

  创新表达、改进文风,增强体育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冬青奥会是奥林匹克事业的试验场,许多新项目、新技术、新规则都通过这一平台进行试验。赛事也给参与报道的记者提供了创新表达、改进文风的广阔舞台。在新华社探索新时代“新华体”的历程中,体育部采编人员以排头兵、先锋队的角色担当,推动“新华体育”成为新华社创新打造新时代“新华体”的试验田、新工坊。

  冬青奥会的参赛选手年龄在14-18岁之间,虽然也属于奥运赛事,但就比赛水平、明星选手来说,与奥运会、世界杯等大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巴赫也表示,不强求青奥会能受到与奥运会一样的关注。如何在低关注度的赛事中捕捉和挖掘新闻点,实现“冷”赛事的“热”传播效应,是新华社前方报道团一直在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快乐体育,就要欢乐传播。冬青奥会是面向青少年的奥运赛事,新华社相关报道力求从青少年受众角度出发,创新表达,突出“网感”,让受众怦然心动、眼前一亮。比如,围绕中国短道速滑选手运用“兔子战术”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金的热点事件,采写制作多媒体稿件《追光丨“茹”此“恣”意劈金斩银,她俩把对手都滑懵圈了》,用“狡猾的狡猾,脚滑的脚滑,少滑的少滑,多滑的多滑”等网言网语,穿插比赛视频、关键画面动图、现场照片等,生动讲述杨静茹、李金恣这对中国短道速滑萌妹子从成功把对手“套圈”到把对手“滑懵圈”的故事。稿件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以《对手彻底懵了!》为题播发后,不到五分钟就突破10万+浏览量,之后又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微信公众号转发,取得“破圈”传播效应,带火了“兔子战术”。

篮球直播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推出《对手彻底懵了!》稿件。

  《约大牌|复盘“兔子战术”,她们仨这样说》一稿邀请我国冬奥首金得主、短道速滑名杨扬进行专业解读,说明“兔子战术”其实是把“双刃剑”,需要运动员具有团队奉献精神和拼搏合作精神,还邀请获得冠、亚军的杨婧茹和李金恣以第一视角复盘网友关心关注的战术运用问题,对“兔子战术”如果被追上了咋办、这次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时隔多日,国内国际对“兔子战术”的关注热度不减。国际奥委会官方社交账号2月1日置顶视频“疯狂的夺金战术”,截至2月3日已收获60多万点赞。世界各地的网友,懵圈的懵圈,数圈的数圈。我社又跟进播发了《这位外国网友的数圈,让世界很多懵圈的终于看懂“兔子战术”》《国际奥委会置顶“兔子战术”引发网友热聊》等稿件。

  回顾“兔子战术”相关报道,从第一落点(新华社比赛消息),到第二落点(新华社解读“兔子战术”),再到国内广泛传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微信公众号转发),最后又有国外网友“神助攻”,这次报道实现了跨国、“破圈”传播。该系列报道构思巧妙、富有创意、语态新颖,既具专业性又富生动性,为新时代“新华体”的创新探索注入一股“体育新风”。

  此外,针对冬青奥会关注度偏低的问题,新华社前方报道团还推出了解读性系列报道《你不知道的冬青奥会》,从“一生只能参加一次的奥运赛事”“这些巨星,从这里走出”“冬奥‘风向标’看这里”“听说谷爱凌也来‘参赛’”等多个角度,用轻松欢快、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向受众进行了科普和介绍。

  精心策划、深度采访,增强国际传播的感染力穿透力

  增强国际视野,统筹资源力量,新华社前方报道团发扬深度采访的工作作风,发挥精心策划与协同作战的优势,不断扩大新华社体育报道法甲直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你们关于‘pin’(徽章)的故事很有趣!”1月29日,巴赫在接受专访前,特意向新华社体育部主要负责人夸赞了《一枚“pin”礼情暖中韩》这篇报道。这篇报道被翻译成韩语、英语版,吸引了大量国外媒体的关注、转载和跟踪报道。国际奥委会官网负责人说,他们也在采写有关徽章交换的故事,新华社挖掘的这个故事为他们提供了非常独特的视角。国际奥委会官网发布的徽章交换报道引用了新华社报道内容,文中罕见地明确提到了内容来自新华社。稿件的韩语版被韩联社、纽斯频通讯社、《中央日报》《每日财经》《韩国经济》《江原日报》《江原道民日报》《内外新闻》《新韩日报》等近30家韩国媒体采用。

  新华社推出该篇报道的第二天,韩联社就播发了标题为“pin和亲笔信铸就的中韩友谊”的报道,大量引用新华社稿件内容,赞扬新华社为中韩友谊所做的努力。韩联社的稿件这样开头:“中国选手将借来的pin作为礼物送给韩国志愿者后,该志愿者向选手赠送了用中文写的手信作为回礼。在一般人看来,这个在国际综合大赛上是很常见,但新华社的报道,通过两个年轻人的交流,温暖了两国国民的心,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央日报》则以《冰雪之中的温暖友情……融化中韩民心的小小“pin”章》为题,几乎全文转载新华社稿件。有韩国读者在网上留言说:“这样的新闻喜闻乐见。”

NBA直图左:《新华每日电讯》刊登;图右上:国际奥委会官网转载;图右下:韩联社转载。

  追求爱、创造、理解和自由是构建个体幸福感的核心元素。对这些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报道,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冬青奥会作为青年运动员参与的比赛,相关报道更应聚焦这些元素,以期激发读者共鸣。新华社关于“pin”的报道,视角独特、描写细腻,生动传递出赛场内外的情感价值,容易被受众接受,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这次的采访报道经历,对于未来如何在赛场之外捕捉感人故事,既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又通过体育讲文化、讲风物、讲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兔子战术”的报道将奥运赛事的专业性、生动性、灵活性相结合,“pin”礼的故事则将大主题和小故事、小人物相结合,既展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温暖,也体现了国与国之间民相亲的交流互通。

  内容为王、用心打磨,增强赛会报道的思想性生动性

  从策采编发各环节发力,用心打磨和精心雕琢重点稿件。

  以新华社在开幕式时播发的《体育时评:青春闪耀,星汉灿烂》稿件为例。本次开幕式文艺表演讲述的是,一位来自江原道名叫“Woori”(韩语中代表“我们”)的女孩在一段幻想旅程中,重新拾起遗忘已久的梦想,在“小宇宙”中探索无限可能,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闪耀之星的故事。新华社前方报道团在拿到开幕式媒体手册后认真研读,第一时间召开策划会,结合冬青奥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紧扣本届赛事口号“共成长、永闪耀”、开幕式主题“让我们闪耀”,从标题、导语到正文,逐字逐句推敲打磨,最终分列出冬青奥会“是青少年运动员们放飞理想、逐梦未来的开始”,“也是青少年运动员们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的舞台”,“还是青少年运动员们寻找更好的自我、遇见未来的自己的美妙旅途”,“更是所有青少年运动员们共同成长、一齐闪耀的广阔‘宇宙’”等四个维度,递进式阐释赛事的重要内涵,剖析其对冰雪运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其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重要意义。后方编辑在审签过程中也精心编辑。稿件播发后被《新华每日电讯》等百余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浏览量达213万。

新华社江原道冬青奥会前方报道团部分成员在开幕式现场。

  再以新华社前方报道团对巴赫的专访为例,从采访场地踏勘到采访提纲设计,从稿件采写到视频剪辑,从拆条播发到落地采用,每个环节都融入了巧妙构思和设计。首先,采访问题的设计并未拘泥于体育,而是引导巴赫点评今冬我国“冰雪热”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对于健康中国的促进等。其次,在采访的尾声,报道团为巴赫送上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龙年特别版“龙墩墩”,一方面向这位奥林匹克的“掌门人”又一次推广了冬奥“顶流”和中国设计,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邀请巴赫为龙年新春送出祝福,一举多得。第三,围绕电竞奥运会将不晚于2026年举行、武术入奥有待关键评估等热点话题,进行拆条播发,相关报道被央视体育新闻等转载。第四,在专访前后,分别将新华社本次冬青奥会报道情况、专访稿件的中英文链接等发送给国际奥委会新闻团队,他们第一时间在官网和官方社交媒体账号连续转引了新华社稿件。

  新华社前方报道团还充分发挥“我在现场”优势,用鲜活的镜头、灵动的语言记录赛场内外的故事。从去年杭州亚运会开始,新华社体育部开设“闲记”专栏,旨在引导和鼓励前方记者在赛场内外多听多看多想,在认真做好项目赛事报道的基础上,“忙里抽闲”,把有意义的瞬间、细节、故事、现象、观点等写出来,给受众另一种轻松的阅读感,也为前方记者提供才尽其能、材尽其用的发挥空间。

  该栏目受到记者们青睐,踊跃供稿。江原道冬青奥会期间,“闲记”专栏日均播发2-3篇。其中,《他们来自“无雪之地”,却闪耀冰雪之上》《这个时代,国际奥委会也得搞创新》《他们的艰辛,远不止万里旅途》《和偶像谷爱凌一起比赛 她们也不会害怕》《他们为国争光的同时 还得写作业》《百年冬奥闪耀青春光彩》《自由式滑雪小将内心的一场“小波澜”》等“闲记”稿件,通过或鲜活的描写、或幽默的表达、或朴实的陈述,记录了电视转播镜头之外的冬青奥故事。这些饶有趣味的报道颇受受众欢迎。

  (作者姬烨系新华社体育部总编室副主任,陆睿系新华社首尔分社首席记者,王春燕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对外采访室主任)


nba篮球赛直播 jrs直播低调看直播 88直播
/n